示兒[韓愈所作五言古詩]

示兒[韓愈所作五言古詩]

《示兒》詩和《符讀書城南》,後人以為多言利祿、表露韓愈俗人心態,非議頗多。韓愈家世孤寒,自小就多次經歷失去親人的傷痛,並肩負著振興家族的重任;韓愈處於一個士庶混雜的時代,韓愈便是一個士庶相混的代表,既有高華的一面,也有世俗的一面。細考韓愈的特殊家世、早年經歷、命運格局、人生理想及生活的時代,我們可以發現其示兒詩背後是詩人對家族的愛和責任、他的理想的生活模式,以及他對儒家思想的理解,藉此可以還原一個重親情、重責任、不偽飾,既畏天命又積極有為,不離世間常情又立志為聖的真誠文人形象。

作品原文

示兒 示兒

始我來京師,止攜一束書。辛勤三十年,以有此屋廬。

此屋豈為華,於我自有餘。中堂高且新,四時登牢蔬。

前榮饌賓親,冠婚之所於。庭內無所有,高樹八九株。

有藤婁絡之,春華夏陰敷。東堂坐見山,雲風相吹噓。

松果連南亭,外有瓜芋區。西偏屋不多,槐榆翳空虛。

山鳥旦夕鳴,有類澗谷居。主婦治北堂,膳服適戚疏。

恩封高平君,子孫從朝裾。開門問誰來,無非卿大夫。

不知官高卑,玉帶懸金魚。問客之所為,峨冠講唐虞。

酒食罷無為,棋槊以相娛。凡此座中人,十九持鈞樞。

又問誰與頻,莫與張樊如。來過亦無事,考評道精粗。

躚躚媚學子,牆屏日有徒。以能問不能,其蔽豈可祛。

嗟我不修飾,事與庸人俱。安能坐如此,比肩於朝儒。

詩以示兒曹,其無迷厥初。

創作背景

元和十年(公元815年),韓愈作《示兒》詩,元和十一年,作《符讀書城南》。後世對退之示兒詩爭議頗多。如蘇東坡稱“退之示兒云云,所示皆利祿事也”。鄧肅:“用玉帶金魚之說以激之,愛子之情至矣,而導子之志則陋也。”後世反駁的說法也很多,如朱彝尊說《示兒》“率意自述,語語皆實,亦淋漓可喜,只是偶然作耳”。黃震稱《符讀書城南》“亦人情誘小兒讀書之常,愈於後世之偽飾者”。一韓愈有一首《南內朝賀歸呈同官》,作於任國子祭酒時,也有人認為是在任京兆時作。詩中也有同《示兒》一樣的自述自己地位榮耀的內容,“三黜竟不去,致官九列齊。豈惟一身榮,佩玉冠簪犀。“晃蕩天門高,著籍朝厥妻”,似在慶幸自己的處境,但全詩實是自責自貶的反思,“責貶處又是憂讒畏譏,要皆不得志之詞”。韓愈幾次因直言被貶,故不能不常畏人禍,居高位時亦然。然而細考韓愈前此幾年同樣自述“利祿”的《示兒》詩的創作背景,聯繫詩人的生平經歷,又可知韓愈不僅畏人禍,也畏天命,而其畏天命又源於對親情的眷戀。

作者簡介

示兒[韓愈所作五言古詩] 示兒[韓愈所作五言古詩]

韓愈,字退之,南陽人。少孤,刻苦為學,盡通六經百家。貞元八年,擢進士第,才高,又好直言,累被黜貶。初為監察御史,上疏極論時事,貶陽山令,元和中,再為博士,改比部郎中、史館修撰,轉考功、知制誥,進中書舍人,又改庶子。裴度討淮西,請為行軍司馬,以功遷刑部侍郎。諫迎佛骨,謫刺史潮州,移袁州。穆宗即位,召拜國子祭酒、兵部侍郎。使王廷湊歸,轉吏部,為時宰所構,罷為兵部侍郎,尋復吏部。卒,贈禮部尚書,謚曰文。愈自比孟軻,闢佛老異端,篤舊恤孤,好誘進後學,以之成名者甚眾。文自魏晉來。拘偶對體日衰,至愈,一返之古。而為詩豪放,不避粗險,格之變亦自愈始焉。集四十卷,內詩十卷,外集遺文十卷,內詩十八篇。今合編為十卷。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